免费咨询热线
1886343800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,“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,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,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,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。”
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组成部分,农业综合开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勇担重任。记者从国家农发办获悉,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年实施以来,通过改造中低产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,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为实现粮食产量万亿斤的历史性跨越,促进粮食“十连增”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国家农发办主任王光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。保障我国粮食安全,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为了进一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国家农发办正在积极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思路,凸显可持续开发,要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,要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。
十年新增粮食产能810亿斤
走进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粮仓”的吉林省榆树市,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方方连绵的田、一排排笔直的树、一道道纵横的渠,还有横亘在田野里展翅欲飞的一台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……
榆树市地处“世界黄金玉米带”,是全国重点商品粮、肉食品生产基地,已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“八连冠”。
在榆树市五棵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,五棵树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刘凤国介绍说:“往年村里300公顷的土地靠天吃饭,‘该来水时缺水用,不要水时水成灾’,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粮食减产或绝收。”2011年,致富村和进步村的部分农田被纳入五棵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,2166万元农发资金一次性投入,2万亩中低产田在农业综合开发的“妙手点拨”下,变成了旱能灌、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。
刘凤国喜滋滋地告诉记者,2012年的一场春旱,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发挥了重大作用,项目区的农田丝毫没有受到影响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项目区粮食亩产量可增加15%,仅此一项,农民人均年增收近1000元。
农民自己的小账折射出全国的大账。1988年以来,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已逾6000亿元,其中:中央财政投入2300多亿元。开发范围到2013年已扩展到全国2094个开发县和231个国有农(牧、林)场。累计改造中低产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6.89亿亩,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52亿斤,同时,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,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,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“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,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。”过去10年间,中央财政共计投入13个粮食主产省农发资金939亿元,占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总投入的63%。
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在国家农发办支持下,内蒙古自治区整合支农资金,集中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的重点项目。项目在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间,集中改造河套灌区中低产田500万亩,每年改造50万亩,投资总额将达40多亿元。
“项目完成后,连同2008年以前实施的改造项目,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现有的787万亩引黄灌溉农田将基本改造完毕,可新增种植面积50万亩;每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斤,相当于再造一个‘塞外粮仓’。”巴彦淖尔市农发办主任邢国良介绍说,5年来,全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53.5万亩,项目总投资20.93亿元,其中,中央财政投资8.59亿元。
集中投入,不撒胡椒面。农业大省吉林省向粮食主产县倾斜,2013年投资3.6亿元,在中部17个粮食主产县建设稳产高产农田,大规模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26.4万亩;投资4.1亿元,在30个县集中连片改造中低产田32.1万亩。
适应现代农业的新要求,从2009年起,农业综合开发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,打造“永久粮仓”。一个项目区,规模集成,水利、农技等措施综合发力,安徽省南陵县池湖村农民何先彪尝到甜头:“过去亩产1000斤就是个顶了,现在新灌区、新农机加上新品种,亩产纪录年年往上蹿。”
统计显示,2003年至2012年,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10亿斤,占全国新增产能的1/4,可谓“四分天下有其一”。
再造4亿亩高标准农田
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、配套的耕作机械、大面积的特色产业基地、像条条巨龙在沃野上翻滚的大型喷灌设备……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,记者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。
达拉特旗农发办主任高占清介绍说,3年来,全旗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5万亩,累计投入资金1.15亿元,其中,中央财政资金4056万元。
高标准农田“高”在哪儿?鄂尔多斯市农发办主任吕斌义给出的答案是: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项目区内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已全部配套,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。目前,已形成了“五配套”标准和“五统一”的生产格局,即“田、林、路、电、机”五配套,“统一作物种类、统一机械作业、统一配方施肥、统一灌溉浇水、统一科技服务”五统一。这一生产格局的形成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。
“去年玉米亩产能达到1700多斤。”提起自己的农田被“高配”,全国种粮大户、白泥井镇海勒苏村农民王五命至今都兴奋不已。他告诉记者,没有实施项目前,想都不敢想能种到100亩。项目区建成以后,他承包了1500亩土地。去年一亩地产粮1700多斤,亩收益1400元;全年产粮达1000多吨,种地总收入达到80多万元。
“高标准农田就是‘高’。”海勒苏村村委会主任孙二战告诉记者,现在项目区每亩纯收入比过去增加270多元,年新增粮食产量3000万斤。
内蒙古自治区农发办副主任侯少卿介绍说,2009年,内蒙古在全区选择7个盟市的10个旗县启动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5.17万亩,投入资金17.91亿元,其中,中央财政资金11.63亿元。
王光坤介绍说,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数量较多,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,对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、至关紧要。
基于此,2013年3月,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财政部上报的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》。通过实施《规划》,到2020年,改造中低产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。
据测算,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,每年需要投入中央财政资金约400多亿元。
王光坤说,《规划》实施后,亩均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200斤以上,直接带动种粮农民亩均增收约200元,每年有3200多万名农民从中直接受益。
“《规划》的实施,标志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中心,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。”王光坤指出,各级农发机构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的财政政策和《规划》确定的任务,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,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,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“国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,让我们河南在粮食总产量1000亿斤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更有信心。”河南省农发办主任庞学孟说,河南规划了改造中低产田5000万亩的新目标,以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7亿斤。
凸显可持续开发
然而,在看到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国家粮食增产的同时,过去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。突出表现为:部分项目只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关注不够;部分项目对土壤条件考虑不充分,开发中对培肥地力、改良土壤等方面投入较少,保护土壤条件、支持科学种田、施肥措施不够;一些地方没有把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与农田开发同步协调。
“提高粮食产量不能忽视生态环境。”王光坤说,总体看,过去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综合治理投入不够,1988年到2012年,生态综合治理投入只占土地治理项目总投入的6%。
他指出,出现这些问题,既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走的是一条囿于国内资源、以增加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的高投入、高产量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有关,也与本身没有突出可持续的开发战略有关。
对此,财政部党组明确提出,农业综合开发要转变观念,调整思路,着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竞争力。要注重顶层设计,优化开发布局,既要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促进粮食安全,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又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,强化生态环境资源综合评估,适合开发的就干,不适合开发的坚决不干。
据王光坤介绍,下一步将围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,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,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,以开发县为单位,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、能够永续利用的地方划为重点开发区;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、但有一定的恢复潜力、开发后能够达到生态平衡的地方划为保护性开发区;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、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划为限制性开发区,实行“保、调、转、退、减、进”的措施,精准投入,规模开发。保,即积极实施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》,确保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调,即围绕三类开发区域,指导省级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、布局开发结构,完善开发县退进机制。转,即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,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群,引导龙头带动发展农业产业链,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,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,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。退,即退出重金属严重污染区、地下水严重超采区、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投入产出效益很低的开发项目。减,即在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地方,缩小开发范围,降低开发强度。对依靠开采地下水、又得不到有效恢复的地区,减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。进,即积极探索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“走出去”进行农业开发。
王光坤表示,在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的同时,积极实施节水增粮工程,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,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,进一步缓解水土资源压力,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,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,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效益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Copyright © 2020 山东雨晨节水器材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015697号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